Redisson 分布式锁源码 10:读写锁

人工智能2025-11-05 13:23:1621

前言

Redisson 还支持可重入读写锁,分布允许在分布式场景下,式锁锁同时有多个读锁和一个写锁处于加锁状态。源码

1、读写使用读写锁

Redisson 读写锁实现了 JUC 下的分布 ReadWriteLock,使用方式基本相同。式锁锁

2、源码源码

加锁源码基本和之前的读写可重入锁加锁无区别,唯一的分布差异就是在 Lua 脚本这里。

所以下面着重分析 Lua 脚本。式锁锁

读锁源码

源码地址:org.redisson.RedissonReadLock#tryLockInnerAsync

参数列表:

KEYS[1]:锁名字 anyRWLock KEYS[2]:锁超时 key {锁名字}:UUID:ThreadId:rwlock_timeout 组成的源码字符串,{anyRWLock}:e70b1307-9ddd-43de-ac9d-9c42b5c99a0d:1:rwlock_timeout ARGV[1]:锁时间,读写默认 30s ARGV[2]:当前线程,分布UUID:ThreadId 组成的式锁锁字符串,e70b1307-9ddd-43de-ac9d-9c42b5c99a0d:1 ARGV[3]:写锁名字,源码getWriteLockName(threadId) 写锁名字,UUID:ThreadId:write 组成的字符串, e70b1307-9ddd-43de-ac9d-9c42b5c99a0d:1:write

首次加读锁

锁不存在,直接走第一部分 设置锁 anyRWLock 的 mode 是 read,表示这是个读锁 设置锁 anyRWLock 的 e70b1307-9ddd-43de-ac9d-9c42b5c99a0d:1(当前线程)值为 1 设置锁 {anyRWLock}:e70b1307-9ddd-43de-ac9d-9c42b5c99a0d:1:rwlock_timeout:1 的值是 1,表示当前线程,香港云服务器当前重入的超时时间 设置两个 RedisKey 的过期时间

读锁重入

如果是重入的情况下:

锁存在,且是读锁,直接进入第二部分 对锁 anyRWLock 的 e70b1307-9ddd-43de-ac9d-9c42b5c99a0d:1(当前线程)值自增 1 表是重入 再创建 {anyRWLock}:e70b1307-9ddd-43de-ac9d-9c42b5c99a0d:1:rwlock_timeout:2 表示第二次加锁的超时时间

读读支持

锁存在,进入第二部分 对当前线程的值自增 1,这里已经是第二个线程了 设置第二个线程 {anyRWLock}:7c390320-78e3-497f-a3d8-ac34a44d0464:48:rwlock_timeout:1 的超时时间

写读互斥

已经加了读锁了,此时写锁进来,不满足第一部分,也不满足第二部分,所以直接返回当前锁的剩余时间。

然后再 Java 代码中进行 while (true) 自旋等待。

通过上面可以看出,在读锁的时候:

锁 anyRWLock 是哈希表结构的 加锁时,会对哈希表设置 mode 字段来表示这个锁是读锁还是写锁,mode = read 表示读锁 加锁时,会对哈希表设置当前线程 anyRWLock 的 UUID:ThreadId 字段,源码库值表示重入次数 每次加锁,会额外维护一个 key 表示这次锁的超时时间,这个 key 的结构是 {锁名字}:UUID:ThreadId:rwlock_timeout:重入次数

写锁源码

源码地址:org.redisson.RedissonWriteLock#tryLockInnerAsync

参数列表:

KEYS[1]:当前锁 anyRWLock ARGV[1]:锁时间,默认 30s ARGV[2]:写锁名字,UUID:ThreadId:write 组成的字符串,c69a9ed4-5c30-4952-814e-c0b94ad03a7f:1:write

写锁源码相对比较好理解:

判断锁的模式,是写锁 锁不存在直接创建 锁存在,再判断是不是自己,是自己则重入

这么下来,可以看出直接满足,写写互斥,读写互斥,当前线程又可以重入。

3、总结

到这里基本上读写锁就看完了,读锁实现的稍微复杂一些,写锁简单明了。

在读锁的时候:

锁 anyRWLock 是哈希表结构 加锁时,会对哈希表设置 mode 字段来表示这个锁是读锁还是写锁,WordPress模板mode = read 表示读锁 加锁时,会对哈希表设置当前线程 anyRWLock 的 UUID:ThreadId 字段,值表示重入次数 每次加锁,会额外维护一个 key 表示这次锁的超时时间,这个 key 的结构是 {锁名字}:UUID:ThreadId:rwlock_timeout:重入次数

在写锁的时候:

锁 anyRWLock 是哈希表结构 加锁时,会对哈希表设置 mode 字段来表示这个锁是读锁还是写锁,mode = write 表示写锁 在 anyRWLock 中再额外维护一个字段 UUID:ThreadId:write 表示重入次数 至于看门狗,这些都和之前的一样,就不额外介绍了。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「程序员小航」,可以通过以下二维码关注。转载本文请联系程序员小航公众号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bhae.cn/html/180e27199548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三星9300质量评测(全面解析三星9300手机质量表现)

水中畅游,尽在指尖——防水鼠标垫的卓越手感(探索水中世界,让鼠标感受自由流动的乐趣)

《戴尔W7系统U盘安装教程》(详解戴尔W7系统的U盘安装步骤,让你轻松安装)

使用EZbook2U盘装系统的完全教程(一步步教你轻松安装系统,让EZbook2焕发新生)

关于 update-rc.d 的一些使用介绍 命令功能 update-rc.d -f remove 从所有的运行级别配置目录中是删除指定的服务 update-rc.d start 配置服务在运行级别列表中按指定的顺序启动 update-rc.d stop 配置服务在运行级别列表中指定的顺序停止 update -rc.d与RH的chkconfig之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update-rc.d是要设置所以指向/etc/init.d目录下服务脚本的运行级别链接,而chkconfig是要每一个运行级别单独配置服务。从本质上来说,这也就意味着每次我们使用update-rc.d改变一个运行级别,我们就不得不改变所有的。例如,下面的命令序列与命令chkconfig -level 2345 inetd off的作用相同: $ update-rc.d -f inetd remove $ update-rc.d inetd stop 20 0 1 2 3 4 5 6 . 第一个命令移除了所有的指向/etc/init.d/inetd服务脚本的运行级别链接,-f标志将会使得update-rc.d即使在inetd脚本本身已经存在的情况仍然进行相应的处理。第二个命令在每一个运行级别创建了一个服务级别为20的停止脚本。例如,这会创建一个 /etc/rc3.d/K20inetd的符号链接来禁止运行级别3中inetd的运行。(在这里大家要注意的是大家要显示的添加reboot与 shutdown运行级别,即0和6,仅管其中所有的服务都会被设置成为“stop“)。作为另外的一个例子,下面所显示的命令将会在运行级别3到5允许 inetd的运行,而在其他的运行级别中则被禁止: $ update-rc.d -f inetd remove $ update-rc.d inetd start 20 3 4 5 . Stop 20 0 1 2 6 . Debian的update-rc.d最初看起来会叫人有一些迷惑,但是旦我们明白,我们就会发现他可以多么出色的完成我们的工作。

中兴双屏幕手机(开启双屏幕时代,领航智能手机发展)

提高家庭WiFi网速的绝佳方法(实用技巧让你的网络畅通无阻)

骁龙835系统(性能卓越、能效出色,骁龙835系统为智能手机带来新的未来)

热门文章

友情链接

滇ICP备2023000592号-9